立即下载
长华社区:“一二三四”工作法谱写民族团结 互嵌新篇章
2025-09-17 15:30:50 字号:

长华社区:“一二三四”工作法谱写民族团结 互嵌新篇章

湘江新闻网通讯员 吴蔚 长沙报道

在湘江新区望城坡街道,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多民族聚居社区——长华社区。这里居住着汉族、回族、苗族、土家族、满族等13个民族的6800余名常住居民。近年来,长华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抓手,创新推行“一二三四”民族团结互嵌工作法,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互嵌,打造了一个民族团结、邻里和睦、治理有效的幸福家园。

一核引领:党建铸魂促进民族团结

长华社区党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长—邻长”四级治理体系,实现党组织对民族工作的全覆盖和深嵌入。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366名党员的“两个作用”,将党建工作同“三长制”有机融合起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社区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让党的影响力“融入寻常百姓家”,团结各方力量,凝聚民心民力,持续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着力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让社区各族群众体会到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社区70岁的老党员范玄辉拥有46年党龄,退休后他积极投身小区治理,凭借其财务管理专业背景,在小区陷入无物业管理困境时,通过精打细算收入、积极对接资源、热心志愿服务,有效解决小区物业管理困境。正是在这种党建引领下,长华社区先后荣获全省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项目、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文明单位等400余项荣誉称号。

二站赋能:双站联动强化服务特色

社区创新打造“幸福加油站”与“核谐邻里便民服务站”双平台,推动服务精准化、亲情化,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从“居住相邻”到“情感相融”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幸福加油站”整合老年活动、少儿托管、图书阅览、文艺排练等多元功能,全年免费向居民开放,已成为各族群众文化互动、情感交融的“社区公共客厅”。在这里,不同民族的居民通过下棋、阅读、舞蹈等日常活动相识相知,形成了其乐融融的社区氛围,实现了“空间共享、文化共融、情感共鸣”。

“核谐邻里便民服务站”则以强化议事协商、文化浸润、便民服务为重点,常态化开展“五个一”贴心服务项目,建立各族群众定期交流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不仅实现了“服务零距离、关爱在身边”,更让居民感受到“邻里一家亲”的温暖,激发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租住在七一六小区的居民刘利感慨道:“住在我们小区办事效率特别快,小区环境好,老人家有跳广场舞的地方,年轻人有打篮球的地方,小孩子有玩耍的游乐场,邻里关系相当融洽。”这样的评价正是社区通过双平台建设,实现精准服务暖人心、民族团结聚人心的生动体现。

三嵌互融:楼栋单元绘就幸福图景

社区积极探索核工精神、社区治理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以核嵌铸魂、业嵌睦邻、文嵌和乐为目标,努力实现思想共融、治理共建、文化共享,绘就邻里相亲、守望相助新图景。

核嵌铸魂,社区深挖核工业文化资源,将“四个一切”的核工精神融入文化建设。通过打造“民族文化宣传长廊”,建设“和韵楼”“传承楼”“同心楼”17个楼栋55个单元的“美丽楼道”,以影像、书画、剪纸等艺术形式,生动呈现核工历史、民族故事与社区记忆,将原本单调的楼道转变为具有精神感召力和文化认同感的特色空间,在潜移默化中筑牢信念根基、凝聚社区共识。

业嵌睦邻,社区将核工文化中严谨细致、协作奉献的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实践。通过健全“三长制”,发挥党员、邻长在政策宣传、安全巡查、矛盾调解中的骨干作用,推动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构建起互助互信、睦邻友好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文嵌和乐,社区坚持以文化人、以节聚心,定期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展示民族风俗,增强文化认同,自2017年以来,累计开展春节、中秋等重大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迎新春民俗活动、“汉语桥”国际文化节、红色教育活动、趣味运动会等系列民族文化活动50余次,服务群众达10000余人次,营造出文明和谐、和乐共融的社区文化氛围。

四队协同:志愿力量激活治理细胞

传承核工精神,打造核心队伍,实现和谐邻里,社区精心培育四支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多元共治格局。核心聚力团由社区两委、党员代表、红色管家组成的20人的队伍,聚焦环境整治、安全巡查等治理难题,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满族居民傅恒飞退休后勇挑重担,自愿为小区建设出力,走家入户掌握居民动态。在小区因物业费不足陷入无物业状态时,带头组建小区红色管家,开启居民自助物业模式。核光传承队吸纳“五老”力量,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家风传承等工作。黄喜萍作为原核工业716矿的优秀党员代表和80年代的大学生,在湖南工商大学专题“微访谈”中,为青年学子分享无悔选择坚守核工事业的初心。核睦邻管家以小区邻长为骨干,实现“小事不出楼栋、服务就在身边”。苗族居民夏晓美(邻长)创立“核”谐之声读书会,常态化组织读书会成员开展活动,通过读书、阅览、交流、好书推荐等活动,为居民搭建起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回族李惠民(邻长)为”八十老人祝一寿,为过世老人送一程”品牌服务项目中,共服务累计达135人余次,为辖区移风易俗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深得居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核青春志愿队联合辖区高校,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项目服务,为社区注入青春活力。社区持续深化与湖南工商大学区域化党建共建,推出“周末来吧”“托管托育”等项目,精准对接社区儿童需求,提供涵盖科普知识、艺术启蒙、传统文化、手工实践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拓展。辖区青年志愿者彭佳带着弟弟彭卓(均是在校大学生),姐弟俩看到社区爱心托管班招募志愿者,第一时间报名,携手走进爱心托管班,陪小朋友读书、做游戏,把双倍的温柔和热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并带动更多青年志愿者的加入。据统计:95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服务20000人次。

“我们不仅要让各族群众住进同一栋楼,更要让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社区相关负责人道出了长华社区的治理真谛。在这里,党建红、志愿蓝、生态绿交织成一幅民族团结的画卷,而“一二三四”工作法,正是这幅画卷最鲜亮的底色。未来,长华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自治+共治”机制,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再上新台阶。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吴蔚

编辑:吴戍疆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