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融媒记者 胡谦 实习生 彭尔琢 长沙报道
作为01编号企业在湖南股权交易所大创板挂牌;参加《夺金2025》节目,获得人工智能赛道冠军;发布国内首个国产算力视觉大模型“橘洲”V1端侧版……2025年,国防科技大学在读博士顾善植和他创立的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视威”),相继迎来多个高光时刻。
从鹏城实验室进行视觉大模型训练的工程师,到基于国产化算力进行人工智能生态搭建的创业者,“95后”江苏小伙顾善植带领团队成员深耕AI视觉赛道,用不到4年的时间,创出了一个估值过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1个电话“摇人”,投身国产AI创业浪潮
顾善植本硕博都是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的是人工智能,做的是视觉方向。在鹏城实验室工作期间,他加入鹏程·盘古α大模型研发团队,成为最早一批使用国产显卡进行训练的研发人员。
“这是一个很风口的行业。”震撼于国产显卡实力的顾善植,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创业的火苗在内心升腾。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2021年底他毅然决定,放弃“铁饭碗”,回湘创业。
一天晚上,顾善植给自己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相继拨去了11个电话,包括国防科大的室友、同学、师兄弟、实验室的同事们以及发小。
“摇人”的过程非常顺利。大家听了顾善植的AI版图构想之后,一拍即合,决心到长沙投身AI的创业浪潮中。
2021年10月,12位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众筹”300万元,在长沙联合创立了汇视威,选择基于国产化算力进行人工智能生态搭建,并把目光放在了擅长的AI视觉赛道。
“选择长沙是因为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长沙读书,对这座城市有很深厚的感情。”顾善植表示,“长沙这边高校林立、产业集聚、人才很多,对于我们人工智能来说,既方便链接高校资源,又能找到应用场景和合适的研发人才。”
丰富AI应用场景,布局12大行业板块
但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由于对本土政策和市场并不熟悉,加上企业也没有在产业集群的腹地,汇视威作为一家初创企业,虽然技术过硬,但在缺乏资源和场景的情况下,打开市场却并不容易。
为了破局,顾善植主动找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管委会咨询相关政策。一番交流后,他在新区找到了“归属感”,并将公司直接搬到了这里。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世界计算·长沙智谷’的18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招募擂台赛。”看到机会的顾善植果断带着团队报名参加,与全国10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同场PK。虽然竞争激烈,汇视威却一举拿下了智慧电梯、智慧停车、智慧保洁三大项目的合作机会。
这次“一战成名”让汇视威的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也让这位95后创业者崭露头角。
“我们的客户是非常精准的,不需要专门的市场团队去运营。比如,我们将智慧车企生产线的检测方案标准化后,合作企业就可以成功复制到多个汽车品牌生产线上。”顾善植透露。
通过专注于算法开发定制,为用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并基于国产算力开发垂直行业大模型,如今,汇视威已实现对智慧化工、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社区等十二大行业板块的全面布局。
开发视觉大模型,完善国产人工智能生态
5月21日,“橘洲”V1端侧版作为国内首个基于国产算力预训练的视觉基座大模型在长沙上线,惊艳四座。该模型可在手机端实现1024×1024分辨率图像的秒级生成,具有成本低、质量高、速度快、轻量级、可离线的特点。
“‘橘洲’大模型完全是我们自主研发,依托的是中科曙光的算力,通过国产训练+国产应用,我们让算法脱离云端算力,用户无需联网也能调用大模型功能。”顾善植介绍道,“目前,我们正在加速办理大模型的备案,同时继续攻关图片生成效果,希望能够早日为用户提供质量更高、速度更快的图片生成服务。”
从视觉理解到视觉生成,创业路上,这座城市从未让顾善植感到孤单。2021年公司刚起步时,汇视威就从相关部门获得了资金、培训、导师、市场全链条支持,“柳枝行动”“红枫计划”“小荷”项目助力了产品快速孵化。
创业近4年,顾善植团队的AI技术早已走出实验室,融入城市血脉:从重点区域的客流预警到社区独居老人守护;从车企生产线的瑕疵检测,到化工燃气作业的风险预判——代码不再是冰冷符号,而是万家灯火的温度!
如今,汇视威已经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重荣誉,天使轮估值达1亿元。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胡谦
编辑:吴戍疆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hnxjnews.cn/content/646941/74/15167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