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居民前往小区景观山休闲。
湘江新闻网7月29日讯(通讯员 王伊 钟娟)“以前这路太滑,每次去休闲亭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滑倒。现在好了,平坦的水泥台阶走起来真舒心,多亏了咱们的热心邻长!”近日,在梅溪湖街道阳明山庄小区刚刚改造完成的景观山休闲小道上,居民李阿姨脸上满是感激。
阳明山庄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由于建成时间久,小区景观山上用鹅卵石铺成的休闲小道部分路段一到下雨天就非常湿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作为小区30栋的邻长,石泽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自己就曾因为路面湿滑摔过一次,虽无大碍,但一想到来景观山休闲的老人和孩子,更是觉得该隐患亟待采取措施。“我们物业费只有5毛钱一平方,小区问题多、公共收益有限,不可能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能解决。作为邻长,我也没为邻居们做过什么,这条路就由我们家修吧!”和家人商议后,石泽民便下定决心,自掏腰包对景观山休闲亭处道路进行改造。随后,他将这一想法与组长、片长沟通,得到了大力支持,商定将原有陡峭易滑的鹅卵石斜坡改造成更安全平缓的水泥台阶。
施工期间,石泽民几乎每天都守在山上,主动为工人们送水送饮料、协助清理路边的杂物、为新修的小路浇水……经过近一周的紧张施工,一条崭新的水泥小道改造完成,彻底解决了以前居民因担心摔倒而不去景观山休闲的问题。邻居们放心地走在崭新的道路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在再也不用小心翼翼了,休闲散步也多了个好去处。感谢邻长石泽民一家的大爱!”居民张大爷开心地说。
这条由爱心浇筑的水泥小道,恰是“三长”工作成效的生动注脚——它不长,却丈量着基层治理的精度;它不宽,却承载着为民服务的温度。在老旧小区治理中,物业费低、公共设施老化、群众诉求多元是普遍难题。从解决“脚下安全”的具体问题,到搭建“邻里互助”的服务平台,再到构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阳明山庄社区的“三长”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爱心温暖邻里。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牢牢铆在基层治理的关键处;又如一缕缕暖阳,照亮老旧小区的幸福路。在“三长”工作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石泽民”正涌现出来,以“小家”之力汇聚“大家”之暖,昔日“各扫门前雪”的场景渐渐变成“共护家园美”的新风尚,和谐宜居的生活图景在邻里守望中愈发清晰。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王伊 钟娟
编辑:吴戍疆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hnxjnews.cn/content/646941/63/15163819.html